2025年首次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,他为什么是山西唯一?
2025年首次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,他为什么是山西唯一?
2025年首次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,他为什么是山西唯一?
6月(yuè)30日,山西省委社会(shèhuì)工作部(gōngzuòbù)举办的“新新(xīnxīn)相融”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中,武亮所在的太原市扶弱帮困协会与其余32家社会组织联合发出“丰富关怀,传递社会温度;优化服务,打造暖心港湾;营造氛围(fēnwéi),凝聚社会共识”等三项倡议。几天前,2025年首次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,太原市扶弱帮困协会会长武亮上榜,成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唯一获此(huòcǐ)殊荣者。
曾手握矿镐深耕井下,如今身披红马甲奔走街巷,十六载光阴,武亮(wǔliàng)用数万小时的(de)志愿服务,将煤矿工人的质朴热血化作照亮他人的星河(xīnghé)。
从井下(jǐngxià)矿工到志愿者的转变
“直面生死让我更深刻地体会生命的脆弱,当时胸口就涌上(shàng)一股要让自己的人生(rénshēng)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冲动。”
2010年,初到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官地矿从事井下机电工作的武亮(wǔliàng)正是浑身(húnshēn)有劲儿的时候,一场矿山救援(jiùyuán)改变了23岁的他。“那一次的井下救援对我的触动很大,一方面是我深刻地感受到‘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’的那种群体力量的伟大,另一方面是我第一次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深入思考。”主动请缨深入险境,救援轮班休息的夜晚(yèwǎn),武亮思索,除了本职工作,煤矿工人还能干(nénggàn)点(diǎn)啥?
▲武亮带领志愿者给张大爷一家送米面(mǐmiàn)油
大救援结束后,武亮和几位热心同事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无偿献血、去福利院(fúlìyuàn)做义工。“那(nà)时候没想(xiǎng)太多,就是特别想奉献也很想让自己有价值。”武亮回忆道。
2012年初,武亮在矿上家属区发现一位佝偻着背有智力(zhìlì)障碍(zhàngài)的拾荒老人,他扛起废纸箱,拖上饮料空瓶(kōngpíng),送老人回家,推开门的一刹那,武亮鼻子酸了。
“可以说是家徒四壁,破旧不堪。”武亮决定要对张大爷展开长期帮扶。从自发照顾老人,到(dào)组建5人的(de)QQ群志愿者(zhìyuànzhě)小队,武亮胸中那股(nàgǔ)“要做点什么”的冲动终于找到了出处,他的公益之路在煤尘与汗水的交织中悄然启程。
▲“西山志愿服务大队”义卖(yìmài)“平安果”
2012年12月24日,柳巷街头,武亮带领志愿者义卖“平安果”为失学女孩筹款,这一夜,许多庆祝(qìngzhù)节日的(de)路人纷纷慷慨解囊,连路过的外国友人都献上(xiànshàng)爱心,3000元善款的收获让(ràng)“西山志愿服务大队”的成员开心不已。
“孩子的学费问题解决(jiějué)了(le),本来非常高兴,但是也听到个别杂音,质疑我们团队的可信度。”武亮说,也正是(zhèngshì)这一次促使他产生了让公益团队走向正规化的想法。
2014年10月,太原市扶弱帮困协会正式注册成立(chénglì)。
听障(tīngzhàng)儿童与红马甲的双向奔赴
“今年儿童节(értóngjié),我们想带孩子们去趟动物园,您看可以吗?”
“这个建议(jiànyì)太好了,我们好多学生还没有去过动物园!”
组织志愿者学手语、准备笔记本、进行简单培训……挂断(guàduàn)与太原市(tàiyuánshì)聋人学校团委书记李晶的电话,武亮立即行动。
2013年6月1日,武亮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(értóngjié)。
动物园之行当天(dàngtiān),阳光正好,在聋校老师的陪同下,志愿者们每人“分配”到(dào)了一位听障儿童。10岁的小宏成了武亮的“搭子(dāzi)”,第一次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,小宏兴奋得手舞足蹈,武亮在笔记本上写下(xiěxià):大熊猫的“老家”在四川省(sìchuānshěng),是中国的国宝,它们很稀有,也会被送给或租给其他国家,象征着“和平”。
小宏点点头,这一路,武亮输出了许多有趣的知识,小宏也(yě)从最开始的拘谨到后来拽着武亮冲到下(xià)一个动物区,迫不及待等他“讲解”。
回程的大巴上,小宏在武亮的笔记本上画了(le)(le)一个大大的太阳,太阳下,两个小人手牵着手,其中一个,穿着醒目的红马甲。武亮的眼眶(yǎnkuàng),湿润了。
▲太原市扶弱帮困协会带领听障儿童参与(cānyù)公益沙画展活动
2013年,武亮正式发起了“关爱听障儿童(értóng)”项目,帮助120名听障儿童掌握一技之长,该项目也荣获(rónghuò)第三届中国(zhōngguó)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、山西省首届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。
武亮种下的(de)公益种子蓬勃生长。在阳曲、娄烦等地,他带领协会发起“捐出一本书”活动,募集图书6.3万册,建立13个爱心图书室,让8万留守儿童拥有(yōngyǒu)了(le)课外书的陪伴。
面对患有“先天性成骨不全症”(俗称“瓷娃娃”)的小飞(化名),武亮团队不仅筹集善款,更联系英语老师补习、对接(duìjiē)电脑编程工作,让这个一度自卑的孩子眼中(yǎnzhōng)重新燃起希望之火(zhīhuǒ)。
武亮(wǔliàng)说,“公益不是简单给钱,而是要帮人‘站起来’。”
16年公益长跑,用初心吸引更(gèng)多同行者
支撑(zhīchēng)武亮走过16年风雨的最大动力是什么?
武亮沉默着(zhe)思索,眼神望向阳台上那排已经褪色的红马甲。
记忆闪回到2014年的(de)一个夜晚,武亮深夜回家,看到母亲正在灯下穿针引线,修拉链,补破洞,红马甲(hóngmǎjiǎ)在母亲的巧手中又变得“崭新”。第二天清晨,叠好的红马甲已经放在他的枕边,口袋里夹(jiā)着一张小纸条,“共(gòng)12件”。马甲最下面还压了500块钱。
武亮摩挲(māsā)着桌上的老花镜,声音哽咽:“这一路走来,我的母亲是我公益路上真正的领路人(lǐnglùrén)和(hé)永远的支持者,去年冬天,我母亲突发心梗走了……”
▲武亮母亲为志愿者们(men)缝洗过的红马甲
16年公益长跑,武亮的坚持也感染着身边人。如今(rújīn),协会已有志愿者1000余名,并与太原理工大学、山西大学等高校合作(hézuò),青年(qīngnián)力量源源不断。
受武亮影响,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协会的刘海鹏,如今已经成长为协会的团支部(tuánzhībù)副书记。他说:“会长像哥哥(gēgē)一样带我们(wǒmen),他的故事吸引更多人加入。”
武亮曾经的(de)(de)同事兰海峰也由衷感慨:“从单枪匹马到千军万马,这(zhè)一路上的艰辛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,做一次公益不难,难的是16年如一日的坚持。”
从“山西慈善奖”“山西省杰出青年岗位(gǎngwèi)能手”“山西好人”,到如今的(de)“中国好人”……如今,武亮已经获得诸多荣誉。但对他而言,最大的奖赏并非奖杯,而是(érshì)那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和孩子们纯真的笑。
“中国好人榜不是终点,而是新起点。”武亮说,希望将“关爱听障(tīngzhàng)儿童”项目打造成全国品牌,让更多人看到山西(shānxī)公益的力量。
采访结束时,武亮接到万柏林街道兴汾苑(xīngfényuàn)社区主任魏巍(wèiwēi)打来的电话,“魏主任喊我(wǒ)商量一场帮扶新就业群体的公益活动。”他边和记者解释,边查看充电宝、笔记本电脑……
所谓“好人”,不是遥不可及的(de)符号,而是把“别人的坎”当作“自己的心”的实际行动。从井下(jǐngxià)矿灯到公益灯塔,武亮用16年(nián)光阴诠释了“凡人善举”的深层意义:当一个人把他人的困境视为自己的责任,微光便成星河;当一群人将善意织成网络(wǎngluò),个体便与时代同频。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